溫暖的臨時港灣——白鷺新苑臨時安置點自救記
7月20日,新鄉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強暴雨天氣,多處水庫河流水位線暴漲,超出歷史警戒線,集團公司所在的鳳泉區廠區和生活區成一片汪洋。
在公司的周密部署下,緊張的救援工作持續了一天一夜。這一夜,近五千名職工及家屬被緊急救援出來;這一夜,一列列班車和私家車輛往返鳳泉區、經開區和市區;這一夜,所有職工及家屬被安全轉移,凌晨三點,受災職工及家屬全部轉移完畢。其中近一千名受災職工及家屬被安置在經開區白鷺新苑——這個被公司緊急征用的臨時安置點就這么開始了一段故事。
豈曰無衣,與子同袍
7月23日晚,資產管理部劉錦磊、范柯巖、付生三人接到一個緊急電話:公司要征用白鷺新苑作為臨時安置點安置近千名職工及家屬。此時市區所有街道被洪水覆蓋,高鐵站附近積水達到一米五深,汽車已經無法通行,三人稍一商量便決定冒雨騎車前往經開區,三人的前進路異常艱難。當走到東區水最深處時,一個水花過來,劉錦磊的鞋子被水帶走了,正當三人焦慮之時,一個好心大姐正好路過,一把抓住了飄走的鞋子,當得知三人要去搶險救援時,大姐由衷感慨:“這個時候出來的都是拼了命也要去保護大家的人,你們真的很偉大。”平時二十分鐘的車程,三個人足足走了三個小時,終于到達白鷺新苑。
時間緊!任務重!戰斗的號角已經吹響。到達白鷺新苑的三人開始考慮方案、制定計劃,有條不紊的展開工作。在人手極端匱乏之時,他們將前來支援的職工最有效的進行分配,臨時組建了協調、水電維修、物資保管、現場管理、保衛、醫療救助、宣傳報道幾個小組。
一方面分出人手帶領平頂山救援隊到鳳泉區廠區及生活區,對被困職工及家屬進行救援;另一方面對白鷺新苑所有能居住的房子排查整頓,確保每家每戶用水、用電正常。
一時間,整個白鷺新苑的人展開了與時間的賽跑,24日晚上,第一批受難職工及家屬正式入住新苑,當看到他們有了溫馨的落腳地,那一張張疲憊的臉上閃現的驚喜時候,所有人都覺得,往日辛苦值得啦。
“因為自己淋過雨,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”
七天的新苑生活,這里發生了太多令人感動的瞬間,所有的人在這里抱團取暖,也得到了太多溫暖。
在白鷺新苑的管理人員之一劉錦磊看來,他營救過的一位老爺子真心令人難以忘懷。24日的二十四小時生命營救中,一位年近六旬且腿有殘疾的老職工梁軍是最后入住新苑的一批,因為他堅持對救援人員說:先讓年輕人出去!而自己和常年身體虛弱的妻子排在了最后,當被救出來的一刻,他眼含熱淚:“感謝公司沒有忘記我們??!在沒網沒信號沒糧食的時候,我一度以為我們生活區居民被忘記了,還好,我們公司拼盡一切來保護我們這些職工和生活區居民”。
70多歲的大娘懷揣兩個雞蛋,非要塞給在新苑服務的一名職工,在推脫交談中,大娘嚴肅卻又淚眼婆娑的說:“這早餐是我特意留下的,你們這幾個小伙子,幾天幾夜了,一直為我們站崗,為我們服務,為我們操心,我心疼呀!這災情這么嚴重,我們還能吃上新鮮蔬菜、肉和雞蛋,我知道這都是你們連夜趟水給我們拉過來的,在這里,有吃有喝,水管壞了有人修,生病了有人看,比自己家都舒服。有你們在,有公司在,我住的真安心!這雞蛋,你們必須拿著!”
因為自己淋過雨,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。樸實的人們都在用最淳樸的方式傳遞愛心,讓好人有好報,讓大家在災難中更堅信白鷺能給我們的力量。
清澈的愛,只為你我
“上下同欲者勝,同舟共濟者贏”,劉錦磊感慨到:“我去買黨旗,20塊錢,但是聽說我們這里是安置點使用,商家無論如何都不收錢,我當時說,這面黨旗可不僅僅代表20塊錢,放在受災群眾心中就是千金重,帶給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!”
在白鷺新苑,最顯眼的是處處都是穿著紅色衣服的黨員先鋒隊,三十余名自發參加的災民成立了黨員先鋒隊,負責各種后勤保障。他們有老人,有年輕人,甚至還有孩子。這些受災的職工及家屬,只要是黨員,總是沖在最前線,戰斗在最前沿。
他們發揚團結互助精神,積極開展自救互救,有人冒雨去幫忙裝卸物資;有人主動擔當新苑保潔人員;有人組織大家有序就餐……大家團結互助、同舟共濟、守望相助,讓黨旗在安置點溫暖了所有人的心。
水雖渾濁,愛卻清澈!在新苑,會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,有方便面、水、蔬菜,甚至連孩子的尿不濕和一些女性用品都異常齊全。這是來自黨和國家統一調配的各類防汛救災物資,更是來自黨和國家最純的愛。無數愛心和關心匯聚成戰勝災情的強大合力,給了這里災民生存下去、重建家園的勇氣。
波伊提烏曾在哲學名著《哲學的安慰》中說:“在厄運面前,最不幸的人是曾經幸福的人。” 而在厄運面前,所有人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,因為,有黨和國家最清澈的愛。
搶險救災,考驗責任擔當;安置救援,見證初心使命。而今,一千多名新苑的臨時住戶已經回到各自的家園和崗位繼續奮斗,我們相信只要發揚團結一致、萬眾一心、不畏艱險的偉大“白鷺精神”,一定能“豫”往無前、重建家園。